危險化學品的分類是根據GB13690——1992《常用危險化學品的分類及標志》和GB6944——2005《危險貨物分類和品名編號》,分為以下9個類別:一類——爆炸品,二類——氣體,三類——易燃液體,四類——易燃固體、易于自燃的物質、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五類——氧化性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六類——毒性物質和感染性物質,七類——放射性物質,八類——腐蝕性物質,九類——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對于那些具有多種危險屬性的化學品,一般按照“擇重入列”的原則進行分類,即按照危險化學品的主要危險屬性進行分類。在“類別”下面又細分有“項別”。
一、爆炸品 是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熱、受壓、撞擊等),能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瞬時產生大量的氣體和熱量,使周圍壓力急劇上升并產生高壓沖擊波(發生爆炸)對周圍物體造成破壞的化學品。又分為6各項別,其爆炸危險性依序降低。
1、有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如:雷管、炸藥、苦味酸、硝化甘油等。
2、有迸射危險、但無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如:燃燒彈、催淚彈等。
3、有燃燒危險并有局部爆炸危險或局部迸射危險或兩種危險都有,但無整體爆炸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如非起爆導火索、點火引信、苦胺酸鈉等。
4、無重大危險的物質和物品 如安全導火索、爆炸式鉚釘等。
5、有整體爆炸危險但非常不敏感物質 本項包括有整體爆炸危險性,但非常不敏感以致在正常運輸條件下引發或由燃燒轉為爆炸的可能性很小的物質。
6、無整體爆炸危險的不敏感物品 本項包括僅含有不敏感起爆物質、并且其意外引發爆炸或傳播的概率可忽略不計的物品。但是該項物品的危險限于單個物品的爆炸。
其危害:人有生命危險和物體被破壞。對這類危險品,只有做好事故的預防工作;一旦發生爆炸,是無法撲救的。對于撲救爆炸品火災,禁用酸堿滅火器,切忌用沙土覆蓋,以免增強爆炸物品爆炸時的威力??捎盟蚱渌麥缁鹌鳒缁?,施救人員應配備防毒面具。
二、氣體 指在50度時,蒸氣壓力大于300KPa的物質。20度在101.3KPa標準壓力下是氣態的物質。本類包括壓縮氣體、液化氣體、溶解氣體和冷凍液化氣體、一種或多種氣體與一種或多種其它類別物質的蒸氣的混合物、充有氣體的物品和煙霧劑。本類根據氣體在運輸中的主要危險性分為3項。
1、易燃氣體如壓縮或液化的乙胺、一氧化碳、甲烷等。
2、非易燃沒有毒氣體如窒息性氣體(氮氣)、氧化性氣體(氧氣 )或不屬于其他項別的氣體。
3、毒性氣體 如液氯、液氨等,對人類健康有較強的危害性。
其危害性:
1、易燃易爆。
2、流動擴散。
3、受熱膨脹、氣壓升高。
4、易產生或聚集靜電。
5、腐蝕毒害。
6、窒息。
7、氧化。
事故處理:發生泄漏時,閥門松動漏氣應立即擰緊;如無法關閉時,可將氣瓶浸如冷水中;液化氣體容器破裂時,應將裂口部位朝上。氣瓶著火時,應盡快將氣瓶移出火場,若搬運不及,應向鋼瓶澆灑大量冷水冷卻鋼瓶降溫,或將鋼瓶投入水中使之冷卻,以防鋼瓶高溫引起爆炸,同時將周圍氣瓶和可燃物搬離現場。撲救液化氣體類火災,切忌盲目撲滅火焰,在沒有采取堵漏措施的情況下,必須保持穩定燃燒。滅火、撲救有毒氣體或處理氣瓶泄漏時,應戴防毒面具或站在上風處和鋼瓶側面。
三、易燃液體指1、閉杯實驗閃點小于等于60.5度、易于燃燒的液體、液體混合物或含有固體物質的液體。如汽油、乙醛、丙酮、苯、甲醇、環乙烷、氯苯、苯甲醚、乙烯防腐漆等,但不包括由于其危險特性已列入其它類別的液體。2、液態退敏爆炸品。 其危害:1、易燃。2、爆炸。3、熱膨脹。4、流動擴散。5、易產生或聚集靜電。6、有毒。
事故處理:
1、容器滲漏時,應及時移至安全通風處更換包裝。滲出的液體可用干砂土等物覆蓋后掃除干凈。
2、能溶于水或部分溶于水的易燃液體發生火災時,無論比重大小,可用霧狀水、泡沫、干粉或大量水進行撲救,但應注意液體被沖散而擴大著火范圍,水柱不得直接沖在易燃液體上。水一方面可降低燃燒物的溫度,同時減少易燃液體的揮發,達到滅火的目的。
3、不溶于水的易燃液體發生火災時,若在容器內,可用水降低容器的溫度和壓力。當液體已經溢出時,如該液體相對密度小,不能用水滅火;如相對密度大,可以用水來隔絕空氣滅火,但水層必須有一定的厚度。對于密度比水小又不溶于水的易燃液體,發生火災時,可選用泡沫或干粉滅火劑滅火;火勢不大時,可用二氧化碳滅火劑撲救。
4、撲救具有毒性、麻醉性和腐蝕性的易燃液體的火災,施救人員應穿戴相應的防護用具,并盡可能地站在上風處。發現中毒人員,應立即移至空氣流通處,并送醫院救治。
四、易燃固體、易于自燃的物質、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
1、易燃固體,如硫磺、賽璐珞、紅磷、硝化纖維,樟腦和乙醇的混合物等。
2、易于自燃的物質,如黃磷、三乙基鋁等。
3、遇水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如金屬鈉、氫化鈣等。
其危害:
1、易燃固體 :易燃、爆炸、本身或其燃燒產物有毒或腐蝕性、遇濕易燃、自燃。
2、自燃物品: 遇空氣自燃、遇濕易燃易爆、積熱自燃、毒害腐蝕。
3、遇濕放出易燃氣體的物質:遇水易燃、遇氧化劑或酸著火爆炸、有毒或腐蝕。
安全處理:
1、對撒漏的物品,應謹慎收集妥善處理。如撒漏的黃磷應立即浸入水中;硝化纖維要用水潤濕;金屬鈉、鉀應浸入煤油或液體石蠟中;電石等遇濕易燃物品撒漏,收集后另放安全處,不得放回原貨件中。
2、易燃固體、自燃物品一般都可用水和泡沫滅火劑撲救,如散裝硫磺、賽璐珞、燃燒時可用大量的水進行滅火。但是,當遇濕易燃物品(鎂粉、鋁粉、鋁鐵溶劑、金屬有機化合物、氨基化合物)著火時,嚴禁用水、酸堿滅火劑、泡沫滅火劑以及二氧化碳滅火劑,避免增加其危險,只能用干砂、干粉滅火。對本類物品的火災撲救,應有防毒措施。未完待續
五、氧化性物質和有機過氧化物
1、氧化性物質,如氯酸銨、高錳酸鉀、雙氧水以及其他含有過氧基的無機物都屬于氧化性物質。
2、有機過氧化物 ,如過氧化苯甲酰、過氧化甲乙酮等。
其危害:
1、氧化性物質 具有火災、爆炸(接觸有機物、易燃物)、中毒和腐蝕等。
2、有機過氧化物 具有爆炸、火災、中毒和腐蝕等。
安全處理:
1、撒漏時,應掃除干凈;在用水沖洗。收集的撒漏物品,不得倒入原貨件內。
2、過氧化物著火時,不能用水撲救;氧化劑用水滅火時,要防止水溶液流至易燃、易爆物品處。撲救有機過氧化物火災時應特別注意爆炸的危險。
六、毒性物質和感染性物質
1、毒性物質 如各種氰化物、砷化物、農藥、天然毒素、有毒重金屬及其化合物。
2、感染性物質 如生物制品、診斷樣品、基因突變的微生物與生物體、攜帶病菌病毒的其他媒介、病毒蛋白等。
其危害:有毒品可使人中毒身亡,有的毒品與其他物質反應可釋放出有毒的氣體或煙霧或發生爆炸,有許多有毒品同時還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安全處理:
1、固態有毒品撒漏時,應謹慎收集;液態有毒品滲漏時,可先用沙土、鋸末等物吸收,妥善處理,被毒品污染的機具、車輛及倉庫地面,應進行洗刷除污。
2、發生火災時,使用低壓水流或霧狀水,避免有毒品飛濺傷人。對遇誰能發生危險反應的毒害品如金屬鉈、銻粉、鈹粉、氟化鉛等,不能用水滅火。對無機氰化物如氰化鉀、氰化鈉、氰化亞銅等,不能用酸堿滅火,以免產生劇毒氰化氫氣體。
3、處理撒漏毒害品和撲救毒害品火災時,必須穿戴防護服、口罩、手套或防護面具,施救人員要站在上風處。發現頭暈、惡心、嘔吐等現象,要立即轉移至空氣新鮮處。
七、放射性物質 如硝酸釷、夜光粉、鈾、等。由于我們幾乎接觸不到這類物質,就不做介紹了。
八、腐蝕性物質 如硫酸、硝酸、鹽酸、等酸性腐蝕品;氫氧化鈉、硫化鋇等堿性腐蝕品;以及甲醛溶液、苯酚鈉等其他腐蝕品。
其危害:具有腐蝕性、有毒性、有些具有自燃和易燃性及爆炸性。
安全處理:
1、發現液體酸性腐蝕品撒漏應及時撒上干沙土,清理干凈后,再用水沖洗污染處;大量酸液溢漏時,可用石灰水中和。
2、腐蝕品著火時,不可用柱狀高壓水,應盡量使用低壓水流或霧狀水,以防腐蝕液體飛濺傷人;對遇水發生劇烈反應有可能引起燃燒、爆炸或放出有毒氣體的腐蝕品,禁止用水滅火,可用干沙土、泡沫滅火劑、干粉滅火劑等撲救?;馂默F場的強酸,應盡力搶救,以防高溫爆炸,酸液飛濺;無法搶救搬離火災現場時,可用大量水澆灑降溫。
3、滅火時人站在上風口,撲救人員要注意防腐蝕、防毒氣,必須穿戴防毒用品。遇有酸類或堿類腐蝕品,盡量調制相應的中和劑稀釋中和。
九、雜項危險物質和物品 具有其它類別未包括的危險的物質和物品,如危害環境物質、高溫物質,經過基因修改的微生物或組織等。